设置

关灯

父亲 (2 / 5)

还不赶快来体验!!!

        当杏子味的茹梦都已经停产的时候,朱羡鱼回想起来,才发现,那大约是她对贫富差距最初的观念。

        杨琛家的拆迁终于结束,杨琛爸爸如愿以偿,得到了地产商三套房子的赔偿。一年之后,房子交钥匙,杨琛的爸爸卖掉了其中一套,一套租了出去,另一套则留了下来自家住。

        杨琛家里的小卖铺关掉了。在拥有了拆迁带来的资本之后,他们又幸运的赶上了京渡市区大学的向外搬迁,背靠众多工厂的大沽成了大学们的第一选择,纷纷搬了过来。

        杨琛的爸爸在大沽大学城里租了一个店铺,做起了饭店生意。

        几年之后,刚刚流水稳定的杨琛爸爸又负债在大学城里开起了ktv。

        后来,杨琛家的生意越做越大,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即便是二十多年之后,朱羡鱼对杨琛的爸爸依旧印象深刻。作为父亲,杨琛的爸爸是个奇怪的存在,他没有文化,不会教育孩子,对杨琛更是时常打骂,对女儿却温柔体贴。然而作为一个家庭的掌舵人,杨琛的爸爸却是合格的,不论他的对错,他为家庭争取了最大的利益,嗅觉敏感,十几年的时间实现了别的家庭可能几辈才能完成的阶级跳跃。

        孩童的印象中,大人的所作所为都只是一个符号,而对于身处那个年代的成年人来说,或许才能明白这一切有多么不易。

        进入三年级,杨琛的家庭天翻地覆的同时,朱主任也迎来了工作上的升迁。

        在朱羡鱼的印象中,朱主任从不是个吝啬的人。每当他心情好,就会给家里添置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比如上一次因为2000年世界杯开幕,朱主任给家里买了dvd放映机;而这一次,当主任前面的副字去掉的时候,朱家则迎来了家庭历史上的第一台电脑。

        那个时候,电脑还是个稀罕玩意儿,用的系统还是98,上网更是跟“冲浪”这个有点古老的词汇放在了一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