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赶快来体验!!!
第一点就是操作延迟,类人型机甲的活动方式注定了操作的复杂,操控杆操作的方式即使搭配了大量自动程序指令也十分考验操作员的技术水平,操作员的大脑反应加上操作过程还有指令输出以及最后的设备动作加起来就是不短的操作延迟。
动作捕捉的操作方式延迟倒是低很多,虽然乘员空间要求大了一点,那机甲造大一点也就弥补了。
动作确实是直接转化成信号,但是还存在操作员的神经传递和肌肉行动时间,还非常考验操作员的体能水平。
不过这样的延迟已经是小问题了,延迟在接受范围内就行。
其他问题才是致命的拦路虎。
第二点就是能源供应,工地上都是直连电缆给工程机甲供电使用,就是因为电能消耗大。固定使用反正有聚变机组供电所以什么影响,不就耗电大户呗,反正聚变机组发的电跟不要钱一样。
但是在战场应用的时候,因为直立类人型机甲行动能量消耗对比同等质量陆战火力单位要高的多,甚至能高出一个数量级的能耗比劣势,就算搭载自供能设备也无法弥补。一台机甲消耗够十台陆行坦克用,军队宝贵的能源吃饱了撑得也不是这么用的。
总之搭载武器系统的机动战甲需要强力的能源供应,但体型大小和结构又限制了可以搭载的能源供应设备范围,比如巨大的聚变机组这样一般战舰和基地才使用的设备它就无法应用。
第三点就是决定性的结构缺陷,工程机甲基本都是傻大黑粗就是为了避免这一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