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赶快来体验!!!
真实情况是杨镐指挥明军想方设法破岛山城,却久攻不下,并且,因为日军在坚城上,明军在成下,明军被日军的弓箭、铁炮不断打击,无法近城,反而为此付出很大的死伤代价,而岛山地形,日军居高临下,易守难攻,以及连日风雨,令得明军火器发挥不出实力,更增加攻城困难。
与此同时,日军也损失惨重,内城中的士兵所剩不过二百余名,且疲惫至极,大多饥渴交加,奄奄待毙。
当然,日军疲惫,明军也不好过。
因为明军连日露宿在野外,甚至连杨镐、麻贵这样的明军主将都是围城好多天才能住上草房,还连遭大风大雨,加上明军长期以来的攻城失利,所以明军士气可谓是大挫。
正是因此,杨镐明白,既然久攻不下,而且明军连日进攻,也都疲惫,索性就用明军兵力上的优势以及日军内城资源短缺,将其困死,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明军伤亡,还能休整军队,提升士气。
只是,没有到日军援军为救蔚山,冒雨支援极快,他们从水陆两路发大军前来,而杨镐的部队也说是人困马乏,无法应战,只能撤军,致使蔚山之战功亏一篑。
当然,蔚山之战的真相是这样,明军确实在结果上看是败了,毕竟未竟全功,甚至于还被日军援军追着屁股打退了,损失不少。
只是,明军和朝鲜联军真正的损失,绝非中国史料所载,明军大败而归,死伤损失两万余人,真要如此,恐怕在朝鲜的大明军队,就要没了一半多了,那时候,就算万历帝再雄才大略,但他也抵不住朝野在战与议和上的舆论,说不得真要放弃朝鲜了。
事实上,虽然明军被日本援军打了个措手不及,但因为有杨镐当机立断,使得与明军人数相当的日军援军,在追击撤退援军时,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更没有像中国史料所载,被日军援军追杀溃退,死伤兵马两万余人。
明军战后清算真正的死伤损失,在当时杨镐和麻贵联署所上《东师奏报》最为真实详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