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赶快来体验!!!
稷山大捷不需多言,本就是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胜利,至于蔚山大战,也并非中国史料里的那样,杨镐因在辽东做官时与李成梁第五子李如梅交情深,在明军大举攻日军时,因为李如梅还没到,不想让游击陈寅的功劳比李如梅大,所以就鸣金收兵,让得日军有了喘息之机,闭城不出,坚守待援,最终明军围城失败,日军来了援军,大败而回的记载。
实际上,屯守蔚山之日军有四营,由日军名将加藤清正指挥。
蔚山分内外城,内城乃建在一座小山上,此山称为岛山,这是明军功亏一篑的主要原因。
十二月中旬,明军已攻破了蔚山外城,遂攻岛山内城,明与朝鲜联军,将城四面包围,但岛山山势陡峭,非常险峻,易守难攻。
明与朝鲜军队轮番进攻,不果,且天公不作美。
如今朝鲜的《宣宗实录》有载,自二十六日夕下雨,至二十七日终日风雨,诸军冒雨进攻;二十八日,亦为进兵,死伤如前;二十九日,欲聚柴草,焚烧贼营,而天兵及我军,死伤甚众,不能进到城下,夜一更退来。
且贼船或三十余只,或二十五六只,日日上来蓝江相与放丸,日夕则退去。
盖欲引出城内之贼,而诸军严兵待之,故徊徨而退。
二十九日夜,有小船上来,贼徒三十余名,出到江边,欲乘船遁去,右协及吴总兵诸军厮杀,右协斩一级,吴军斩六级,余贼尽为伤抢,还遁入城。
由此可见,杨镐没能立即攻克蔚山内城,并非中国史料所载,担心陈寅的功劳比李如梅大,就鸣金收兵,不强攻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