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九百二十四章 绑架 (2 / 11)

还不赶快来体验!!!

        雒阳铲的发明是在二十世纪初,但盗墓的历史可有上千年的时间,那在以前的人们是怎么探测墓穴的,使用的又是什么工具呢?是不是比没有雒阳铲之前困难多了?

        祝中实和张管家都表示不清楚。

        孟子涛回道:“事实上在古代,盗墓者探测墓穴的工具是铁锥。铁锥比洛阳铲的实际作用还要大,只不过是需要盗墓者拥有丰富的盗掘经验,才能发挥作用。”

        明人王士性在《广志绎·江北四省》中有这样的说法,“洛阳水土深厚,葬者至四五丈而不及泉,辘轳汲绠有长十丈者。然葬虽如许,盗者尚能以铁锥入而嗅之,有金、银、铜、铁之气则发。”王士性在文章中说得很清楚了,“铁锥入而嗅之”。

        古代人的墓穴挖得都很深,一般不会少于10米,甚至挖到地下水层。大家都知道,秦始皇赢政的秦陵葬得很深。《史记·始皇本纪》记载,其穴“穿三泉,下铜而致椁”,有学者推测深在500米以上,最保守的也认为深及50米。

        这么深的墓穴,用铁锥打下去探查是最便捷的,通过锥体带出泥路土的颜色和气味,盗墓者马上就可以判断出地下有无墓葬,是什么朝代的墓葬,葬有多深。确定古墓存在后,在四周多打几个点,就能确定墓的大小,朝向、深浅等资料。

        讲到这里,孟子涛拿出手机,从网络上找到一张铁锥的图片,而后指着画卷中,那两个人其中一位的腰间说:“不知道两位有没有注意到这个地方,像不像图片上上铁锥?”

        祝中实仔细辨认了一会:“好像有些像,但万一不是呢?”

        孟子涛摊了摊手,表示这就和他无关了,他只是拿出自己的想法,判断对与错,那是祝中实自己的事情。

        这一点,祝中实心里虽然有不舒服,但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孟子涛能够确认,又何必跟他分享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