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七百一十章 早年的遭遇 (5 / 8)

还不赶快来体验!!!

        说起来,北宋钧窑与后周柴窑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传说,北宋时期,柴窑断烧,柴窑工匠群趋阳翟烧造瓷器。

        由于烧造“柴窑”的工艺复杂,烧造成本太大。为了糊口,“柴窑”的工匠们便去繁就简,只用复色釉和普通工艺来烧制。大大节约了烧造的成本和时间。

        由于当时是单色釉一通天下。所以,“钧窑”烧制的多色釉瓷,一进入市场,便大受喜爱。工匠们经过不断创新,“钧窑”的色彩更加绚丽迷人,从此,“钧窑”的名声大震。

        这种说法曾经很受认可,但事实上,钧窑始于唐,盛于宋,到金元时期发展为一个独具特色的钧窑系。

        但要说柴、钧两窑没有关系也不对,因为两者确实有吸收、融合之关系。一方面阳翟是当时全国著名的窑场,有相当牢固的烧造基础;另一方面,柴窑工匠趋阳翟,必将把柴窑的烧造技术、工艺运用于钧窑,从而进一步提高钧窑的烧造水平,这也是钧瓷吸取“雨过天青”的柴瓷精华之所在。

        因此可以这样说,后周柴窑已融入钧窑,钧窑已代表柴窑走进宋朝,并在元代进一步发扬光大。

        但正因为这样,刚开始融合的钧窑肯定和柴窑有相似之处,这样对它们的鉴定也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在现在没有实物的情况下。

        因为安全问题,虽然很想帮忙,但孟子涛现在不能出国,所以这件事情他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郑安志说:“子涛现在不能出国,我安排小伟和你一起去,到时你们就见机行事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