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六百八十九章 鉴宝活动(七) (3 / 7)

还不赶快来体验!!!

        孟子涛侃侃而谈:“春秋晚期至战国晚期则是钎焊技术发展的成熟阶段。主要体现在钎料的改进。其中晋国赵卿墓和战国早期的曾侯乙墓出土青铜器所采用的钎料已经是铅锡合金了。其中在曾侯乙墓出土的尊盘在制造时就大量使用了钎焊技术,钎料为铅锡合金。我认为到了东汉时期,钎料的变化应该不大。”

        看到薛维永想反驳又找不到理由,孙老师接着说道:“好吧,咱们就不说这个焊点的事情了,来说说这铜锈。你说东西是你亲眼看到出土的,那我问你,其它出土的东西也是汉代的吧?”

        “对,是汉代的。”薛维永点了点头,隐隐觉得有些不对。

        “相信你现在应该也有所察觉了吧,汉代到现在,无论是干坑还是湿坑,你觉得会是这样的锈色吗?明显不对呀。”

        孙老师接着说道:“想要验证的话,咱们可以用强光手电照射青铜器表面,是否有颜色空格。或者用小刀或其他工具将铜器表面的铜锈取下一块,观察铜锈下面露出的颜色。”

        这么做是因为,伪锈下面露出的是铜色,古铜锈下面则一般是黑褐色或是银白色的氧化膜。虽然这件青铜卡尺的铜锈做的很逼真,但氧化膜还是很不自然,肯定达不到汉代流到今天的表现。

        薛维永在青铜器鉴定方面的经验其实也挺丰富的,先前只是因为灯下黑,没有往这方面想,现在一经提醒,就看出了问题。

        “我说老薛,你难道就不能吸取一点经验教训吗?”孙老师语重心长地说道。

        薛维永长叹一声:“哎,不说了,我这人就是这样,一兴奋起来,什么都忘到一边了。不过,这次我其实也是受了别的东西的影响。”

        说着,他拿出了一件长方体玉器,但有损,一边已经缺了三分之一的部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