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赶快来体验!!!
这不代表纸张的消费量只有这么,只是有很大的消费还没释放出来!若是许盈在长城县大量生产便宜,但又够用的竹纸,到时候需求量肯定会迎来一轮爆发!
而且此时因为许盈而提前出现的印刷术已经有了扩散的趋势,只不过在印板选择与处理,雕版技巧、用墨技巧,以及印刷工人熟练度上,其他搞印刷术的人短时间内很难达到许盈随园印刷坊的程度,总有这样、那样的不如人意。
所以出版物上,依旧以许氏出品为精,认为字体清晰精美、纸张好、墨色好,其他各印书坊都要靠后一层,时人以为‘杂品’。有好作品印刷,大家都希望随园来印,同时稍有余钱者也愿意买随园印书坊的书。
别家的印书坊都在摸索之中,有些印的差的,字迹不清晰需要慢慢认字也就算了,在校书时也常有纰漏——若是《诗经》、《论语》这种要充作教材的书籍,一点点纰漏带来的影响可不小!
不过不管怎样,印书坊成为大流是可以预见的试制竹纸的时候专门开发一个适合印刷的品种,印数要用的纸张就不比读书人平常写写画画了!到时候订单都是‘大单’!更不用担心销售问题了。
许盈心里有竹纸的古代成熟工艺,明清时期缺乏木料、皮料,竹纸大为流行——那时缺乏竹子的北方因为缺纸,会收旧纸,打碎之后造‘再生纸’,这在那时被称为‘还魂纸’。南方则因为竹多,没有这样的事,知道这种事之后‘南人纳罕’。由此可见,南方竹纸确实非常流行。
也因此,相关工艺在明清时的科技类书籍中非常常见,许盈大概记得一两种,早早被记录在了自己的‘备忘录’小册子里。如今再拿出来,就算有些地方不确定,让工匠多试验几次也就没问题了。
竹器、茶树果树、造纸就是许盈为长城县准备的三大产业这也是许盈放弃制陶业的另一个原因。这三大产业都需要大量的人手,到时候推进起来,估计就没有剩余的人分配给制陶业了。
制陶业本来就没有什么优势,这种情况下自然就被许盈‘淘汰出局’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笔趣阁;https://m.huaxiapr.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