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 52 章 (5 / 6)

还不赶快来体验!!!

        就算是做个纪念,展示一番自己的进步也好。

        许盈也有些纠结,这件事就放下了。只是事后他再找那篇文章又找不到了,显然是不经意间夹在了一旁的《太史公》中,他本来就是读《太史公》的时候有感而发,这才仿照《六国论》写下这篇《六国论》的。

        许盈这篇《六国论》,内容其实大改了很多,毕竟作为受过现代教育的青年,读的又是师范大学历史专业,在历史上的认识绝对不是一个古人可以相比的——这并不是说大话!古人想要了解历史其实比现代人困难的多!

        不要说现代人有互联网,任何内容搜索一下就能得到一个大差不差的解答。就算是没有互联网,古代的知识传播也远远比不上现代。

        古代,哪怕是书香门第,研究历史的时候也只有一些官方修订的史书可供,了不起了读一些名气比较大的野史、笔记。想要更多、更冷门的书,在这个时候难度太高了!古代很多书籍的印刷数量是很少的,和现代图书根本不能比,一些书籍真的就是极少数人手里才有。

        再加上没有现代意义上一般人也能接触的图书馆,查资料是个非常要命的事!

        但是在现代,这些问题就简单多了。

        另外,现代研究历史的学者可比古代多多了,每年相关的学术专著不知道有多少。还有史学理念的进步,现代人对于历史的了解是可以吊打古人的。

        这一点可以看古人写的,一部《水浒传》说的是北宋故事,里面的种种风土人情却全是元明时的样子。这一点,晚明成书的《金瓶梅》更明显,基本上后世学者都拿它作为研究晚明风俗民情的参考。

        现代人写个什么的,除非是瞎写,但凡用点儿心的、有历史背景的作品,谁不会了解了解当时的物价、习俗、穿衣、吃饭?准不准确先不说,但至少都在尽力往上面靠!这既是因为现代人的历史普遍学的较好,真要是书里太乱来,会让读者大倒胃口。也是因为现代社会想要查资料佷容易,对于作者而言找到可供参考的史实并不费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