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46章 规模的艰难(三) (2 / 4)

还不赶快来体验!!!

        洪仁轩迟疑了一下,露出了想私下与韦泽谈话的为难表情。

        “我们光复会采取的不是一人独断专行的制度,乃是民主集中制。”韦泽先把光复会的体制向洪仁轩介绍了一下,这才继续说道:“所以即便是我希望拉洪先生加入,那么我最后还得把洪先生的想法转述给同志们知道。想来洪先生很清楚,任何事情一经转述就会走样,所以不如让洪先生自己说。”

        韦泽的坦率让洪仁轩愣了好一阵子,最后他终于站起来,先是向众人拱拱手,这才说道:“在下在香港待了几年,见了英国人所做,实在是有些感触。英国人所建立的制度确实比……比满清要好的太多。所以我觉得此时当以英国人为师。所以这几年我想着如何建立起新制度来。除了请教有学问的人之外,我自己也考虑再三,这有了个初步的想法。”

        讲了自己的主要理念之后,洪仁轩把他的想法给拿了出来。这些想法基本就是对英国,以及洪仁轩在香港通过传教认识的各国教士带来的欧美各国制度,经过洪仁轩思考汇总后拿出的一个需要完成的工作点。包括发展交通、办理邮政、开采矿藏,兴办水利,奖励制造,开办银行与保险,普设乡官乡兵,设立新闻官,建立公库和税务机关,严禁贪污,发展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奖励慈善事业,禁止迷信,禁止饮酒及吸黄烟、大烟,禁止溺婴、买卖人口及使用奴婢等。

        洪仁轩总结出了二十八条需要做的内容,此时也从容的开始讲起,这么洋洋洒洒的一堆讲述,看着倒也颇能唬人。光复会管外交的不少同志看的眼都直了,更有些人开始快速的在笔记本上记录起来。

        罗大纲却有点不怀好意的笑道:“我却没有想到洪先生竟然是个全才,懂得这么多东西!”

        洪仁轩哪里听不出罗大纲话里面的意思,他连忙答道:“我是在香港待得久了,看到英国如何治理香港,觉得有些法子不错,就拿出来而已。若是让我说他们怎么对外营业的,我可以说说我的见闻。但是若是问他们怎么经营这些行当,我是不知道的。让我干起来,我只怕就要坏事。想来我干这些应当不如诸位才对。不过我方才提的,有些使我们自己做就行,有些则是我们需要从英国人那里学习。所以和英国人谈判,若是谈不下来关键,那不妨先不谈关键,只谈需要学习,需要合作的内容。”

        “若是英国人不肯放弃和我们打仗呢?”李玉昌追问道。

        “不肯放弃和我们打仗,不等于英国人现在就要与我们打仗。”洪仁轩态度依旧比较从容,“就我所见到的英国人,他们打仗的目的是为了赚钱,他们断然是不肯做赔本的买卖。既然如此,我们只要能让英国人觉得和我们打仗是个一定会赔本,以后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翻本的买卖,他们怎么都会想清楚其中的厉害,才会做出选择来!”

        李玉昌虽然是徽商出身,可他毕竟是中国人,接受的是中国文化。在中国文化中,战争首先是一个义理上的大事,与这义理相比,赔钱或者是赚钱就显得很不重要。而洪仁轩却明确指出,英国人看战争的基础是赔钱或者赚钱,这让李玉昌在不爽的同时更生出对英国人的鄙视,他先是面带鄙夷的重重哼了一声,然后说道:“蛮夷就是蛮夷,夷狄皆人面兽心,畏威而不怀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