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赶快来体验!!!
齐民书坊的开价在襄平府书坊中独树一帜,但要求也是最高的,按苏信白在收稿告示中所写的标准,没有点真本事,根本不可能过稿。
看着一应俱全的章程,苏信白心头微烫,原本死寂如雪的精神重新活了过来。
这个书坊真正办起来后,大江南北,世代春秋,他的名字都会与书紧紧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只在祝家的族谱上记一笔苏氏。
他站在桌案前发怔,从清淡的眉梢到单薄的肩膀,全部映入祝经诚盛着柔情的双眸。
……
除了隔几日去庄子上检查一下棉花育苗情况外,秋华年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数学书上。
苏信白的收稿告示张贴出去后,在襄平府文人间引发了不小的讨论。
那些平日靠写书为生的落魄文人,有的虽然眼馋高额的润笔费,但不会写齐民书坊要收的几种书,有的则暗暗有了想法,决定动笔一试。
不靠这个赚钱的读书人们看见“齐天下万民之需”的理念和收稿告示上的要求,也各有想法。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笔趣阁;https://m.huaxiapr.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