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二七章 外观之美 (2 / 3)

还不赶快来体验!!!

        是啊,按阿兰的逻辑,头发没了,对艺术性的追求也就没了。

        阿兰摇头道:“头发有代表性,但并不是全部。就像我这个人,艺术感渗透到细胞里了。我的光头代表我理性的技术追求,它现在是我最直截了当的追求体现。我整个人所散发出来的艺术气质,而不是通过长发这种直观外在的元素,是我对艺术性追求的感悟和实践。”

        武文杰若有所思:“你刚才说的时候,我脑子里过了一遍印象中你们的动车外形的发展变化,它的发展变化,与你描述的历程是一致的。尽管我不是你们这个行当的,但业务上还是高度关联的。尤其是按我们中国人的说法,你们这一块,是动车的面子,我的这块,是里子。里子面子都重要,但面子更容易被关注到。我们中国高铁走的是学习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之路,总有种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所以从外观的追求上,和你们走的正好是挺不一样的两条路。”

        阿兰赞同道:“对,你们是半路超车,赶超初期,在许多方面更追求实用性。”

        “对,尤其是外观方面,”武文杰侃侃而谈,“刚才你说到,在设计之初你把侧重放在艺术性上,让我一时觉得不好理解,现在我明白了。我们当时确实是强攻硬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放在第一位考虑的是,能不能把它干出来,能不能有足够的安全保证,能不能实现设计速度。至于美不美,有多少艺术性,在初期我们是完全顾不上考虑的。”

        “但最终还是殊途同归了。”阿兰又摸了摸他的头顶。

        武文杰带着谦虚神色说:“我们也还是在学习探索过程中。就拿车头外形来说,我们开始的时候,纯粹就是从空气动力学的角度考虑的,而当时我们国家连像样的风洞实验室都没有几个,一个简单的空气动力学实验就要费很大的周折才能完成。那个时候对我们来说,能够保证安全地跑起来,达到预定的速度,就是成功,哪里还能管它长得什么样”

        武文杰说的有趣,阿兰和周围的几个人都跟着笑了。

        武文杰接着说道:“确实是这样的,尽管如此,我们早期的动车,比如中华、利剑等,外观也还长得不错,算是天然去雕琢吧。当时我们可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像阿兰那样在动车外观的艺术性上下功夫。包括最初的和谐号也是一样,关键部位的尺寸符合空气动力学要求,就行了。到了后来,我们掌握了越来越多的要领和窍门,经验丰富了,各种装备也越来越齐全,我们对外观的要求才越来越讲究。到了中后期的和谐号,特别是现在的复兴号,我们把中国文化元素艺术地融入其中,实现了技术和艺术的完美融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