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靖难攻略 第763节 (10 / 11)

还不赶快来体验!!!

        “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但使仓库可备凶年,此外何烦储蓄!后嗣若贤,自能保其天下;如其不肖,多积仓库,徒益其奢侈,危亡之本也。”

        薛瑄话音落下,众人虽然没看过这篇文章,但却能听懂意思,并且他们也了解隋朝的制度,故此知道朱高煦说起这段文章的意思。

        隋代的义仓是一种全民性的粮食赈济措施,它由国家出面承办,由社会各界负担仓谷,赈灾面向社会大众。

        然而后来杨坚觉得百姓鼠目寸光,没有长远之计,于是便进行了改革,下诏将把义仓设在州治或者县治,并由官府进行管理。

        原本的自愿捐献,也变成了一种必须缴纳的税,并按照百姓情况分为上、中、下三等税,其中上户纳谷一石、中户七斗,下户四斗。

        这样的强制捐献制度本身就有问题,但只要能正常赈灾,那依旧是一个不错的制度。

        然而开皇十四年时百姓闹了饥荒,乞请隋文帝开仓放粮,但隋文帝却并没有下达开仓的旨意,导致百姓遭饥荒而死的人数不胜数,隋朝的府库却越来越充裕。

        在这样的制度运作下,开皇年间储蓄的钱粮,累积到了足够隋朝的政治班子运行五六十年。

        不过隋文帝的想法没能落地,因为隋炀帝依仗国库殷实而不断花费,将这原本足够隋朝运行五六十年的钱粮挥霍一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