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赶快来体验!!!
此外,由于大理卫还要驻扎龙尾关等关隘,所以驻扎太和县内兵卒不过数百。
加上没有换装火绳枪和燧发枪,所使用的仍然是老旧的火门枪,因此他们并不敢单独出城野战,但打配合是毫无问题的。
走入太和县内,里面居住着各类民族,穿着各类服饰。
因为刚刚结束战事,城内的百姓心有余悸的站在自家门前,而他们的家也各有风格。
当地的少民建筑融入了汉人的许多建筑方法,但对比下还是有很大的发展,例如当地的少数民族喜欢将房屋增高,十分重视房屋外观的装饰,特别对门楼和堂屋门窗的装饰十分在意。
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院落配合大出厦,宽走廊的造型,再加上石条砌筑的石基,整个院子十分明亮,迥异与江南。
走在石条路上,江淮不得不佩服太和县的繁华,在他看来,太和县比昆明城要繁华太多,而且这里的文化、学习氛围也很好。
尽管刚刚经历战事,但平稳下来后的许多人都在拿着经史典籍、亦或者话本在翻阅。
除此之外,他们的官话也要比滇西地区好上许多,城内外的水车到处都是,军户带来的先进农业灌溉技术,使得洱海周边许多干旱的田地变为肥沃的农田,因此这里的粮价也要比其它地方便宜不少。
除了偶尔还能听到的少民语言,以及随处可见的少民服饰,这个地方与其它汉地城池已经毫无二样,并不像江淮经过的许多城池那样,依旧有十分浓厚的少民文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