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靖难攻略 第226节 (6 / 10)

还不赶快来体验!!!

        跨过这一里的密林土道,眼前豁然开朗。

        一眼望去,前方二里外是依托图勒密山修建的一个木寨,朱高煦估计这就是所谓的忽喇温城。

        在通往忽喇温城的土道上,左右是一片片开垦多年的耕地,一眼望去,数量足有数千亩。

        在这数千亩田地上,有的黍苗被牛羊马匹啃食殆尽,但大部分的黍苗还是保存了下来。

        毕竟是农业社会,朱高煦自然得关注农事,因此他走到黍田边蹲了下来,拔出刀插进了土层中。

        只是尺许,他便再也插不下去,可见这耕地自开辟以来,从未进行过深耕,产量恐怕不会太高。

        他又看了看黍苗,同样的季节,比吉林城的黍苗还要矮小许多。

        朱高煦记得前世的三江平原,尤其是同江市往东北去的地方,基本上不到农历的九月中旬就会迎来降温。

        算算时间,这些黍苗顶多再生长不到三个月,就得安排收割了。

        明代品种的黍米,生长周期普遍在四个月到五个月之间,而忽喇温这边的冬期经过朱高煦出发前的询问,基本在七个月左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