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赶快来体验!!!
回来后,李老师的心中一直不能平静。眼看就要到9月份开学的日子了,他做出了重要的决定——上悬崖当老师!
“父亲知道后大发雷霆,去那么艰险、野蛮的地方,你不要命了?我们都老了,难道悬崖的孩子比你父母还重要吗?”他不得已含着泪骗父亲说,那边条件还不错,只是去试一试。老父亲哪里想到,这一试,就是19个春秋。
“我要用我的力量和热情去改变这个愚昧落后的村庄,实现人生的价值……”李老师到了二坪村,跟村民们一起修好被泥石流冲垮的校舍,朗朗的读书声重新在悬崖边回荡。
由于停学时间太长,很多适龄儿童需要上学,急需再招一个老师。李桂林说:“要找到愿意来悬崖上教书的老师,简直比登天还难。很多人听到‘天梯’就吓退了,甚至讽刺‘你应该去请探险家……’”
开学临近,一筹莫展的李老师把视线转向了同样懂彝汉双语的妻子陆老师。这次老父亲真急了:“你甘愿去受苦我们管不住,竟然还把妻儿带上山,出了事怎么办?孩子生病怎么办?在那个猴多人少的地方,不把孩子也教成猴子了!”
深明大义的妻子,找到当过30多年人民教师的父亲,“先说服我的父亲,再说服公公”。就这样,夫妇俩离开了年迈的父母,一起登上了悬崖。
李老师心里很清楚,这里孩子们受教育的机会珍贵如金。山上没有医院,他学会了看病,从老家买来常用药品放在学校备用,他还学会了给学生剪发。
危险已成习惯
19个年头过去,李老师对天梯由恐惧、胆怯变成了—种“生活习惯”。然而,惊险仍然无处不在。一次,李老师爬天梯时,藤条突然断了,身子滑向悬崖,幸好几米处有灌木支撑着他,才捡了条性命。看着满脸是血、伤痕累累的李老师,妻子和他抱头痛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