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赶快来体验!!!
尽管林邑在汉朝就是中国属地,但是,直到宋朝,其稻种才被引进中土各地。
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当然不是古人傻。其根本原因在于,从表面上看,这林邑稻的产量还不如中原稻呢。再加上林邑地处偏远,与中原交流不多,就被人们忽视了。
但是,若仔细研究研究,就会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论单产,占城稻当然不占什么优势。但是,其耐旱耐涝不需深耕,这就不知比中原稻种强了多少倍。
换言之,中原水稻能长的地方,能种占城稻。中原水稻不能长的地方,还是能种占城稻。
粗略估算,光引进这稻种,就能让岭南道的适耕面积,扩大一倍有余。而且,就算再遇上类似今年的旱灾,也不会有难以承受的减产。,
另外,占城稻可以一年两熟,其一年的产量相当于凭空翻了一倍。
还有最关键的,水稻这玩意儿是杂交的好。用占城稻和本地稻种杂交,其亩产量又可逐步递增。到了最后,增产个一倍两倍的,完全不成问题。
这些倍数一乘可不得了,岭南道的稻米产量几乎相当于以前的八倍!算起来,原来只能养活不到两百万人口的岭南道,就能养活将近一千六百万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