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赶快来体验!!!
那么,如何改进漕运呢?
崔耕也没想什么奇谋妙计,主要是采用了后人的故智。
首先,是解决三门峡天险的问题。
此地之所以叫三门峡,就是因为好好的河道,被两座小山隔开,形成三门:鬼门神门和人门。三门以下,暗礁遍布,水流湍急,船只稍一不不慎,就是舟毁人亡之局。
崔耕对此的解决方案就是:忍了。三门峡太过险要,我怕了,干脆不从这过了。
他准备在从洛阳到长安的路途中,分置数个大粮仓。在长江走的船,不过黄河。在黄河内走的船,不到渭水,全部通过粮仓转运。至于最难走的三门峡一段么……直接陆运。
简单地说,崔耕就是把漕运一船到底的制度,改为了分段运输。
别小瞧这点小小的转变,历史上,宰相裴耀卿就是用这个法子改进漕运,一年输送给长安百万石粮食,解决了长安的缺粮之忧。
绕过三门峡之后,整个漕运的瓶颈就是渭水了。此地水浅滩多,曲折多变,船只难行,一年的通行量,最多也就一百多石。
解决这个问题,没什么巧妙的法子,崔耕还是采用了后人的故智:重修广通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