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617章:崔英再献计 (2 / 7)

还不赶快来体验!!!

        “关于太子遇刺案,你有什么想法?”

        “这……”崔耕苦笑道:“微臣不擅查案,陛下用此事问我,可是问道于盲了。不过,太子遇刺,微臣还真有个建议。”

        “你讲!”

        “太子遇刺案,必为高~官贵戚所为,就是永远都查不清楚,也有可能。亡羊补牢,犹未晚也,还请陛下下旨,恢复玉契之制。”

        所谓玉契,其实就是符信的一种。

        按照规定,朝廷所有有资格上朝的官员都有符信。比如大唐年间,天子姓李。李和“鲤”同音,这时候,大臣们就都佩戴鱼符。到了武周年间,天子姓武,取玄武之意,就用了龟符。为防矫诏,宫中传旨的时候,会拿出另一半符信和大臣的符信比对吻合,侧面证明圣旨的真实可靠。另外,这也是大臣进入皇宫重地之后的一个身份证。

        当然了,矫诏是极其小概率的事件,龟符的意义渐渐变化,现在基本就是个装饰品。崔耕的提议,其实是根据后世的记载,要将这个验符的手续,重新确立起来。

        太子和群臣有君臣之分,所以,他的符信并非乌龟,而是一根玉契。按照道理说,有诏书而无玉契,太子可以不从命,这就最大程度上杜绝了矫诏的可能性。

        武则天瞬间就明白了崔耕的意思,赞叹道:“恢复玉契之制的建议甚好,崔爱卿,你真是屡屡给朕惊喜啊!不过……你这谋划对太子的安危甚为有利,难道就不怕得罪六郎?”

        崔耕心说我老大是李显,怕张昌宗个毛啊,不过嘴里却道:“微臣之所以如此做,正是为了洗刷张常侍的不白之冤。若是微臣不说,恐怕会有很多人以为,张常侍乃是行刺太子案的幕后黑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