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赶快来体验!!!
因此,在那时流行语就是“惟有读书高”,但秀才依然是数量非常稀少。
一个县每三年才有几十名秀才名额,那些秀才们要么是在教书谋生,要么是在闭门苦读准备府试,出来游学的并不多!
官府对秀才不但有严格的考试,对人品方面的要求也比较高,如果有考生被人告发品行不端的事情,就算是考试过关,也不能获得功名。
即便是获得了秀才功名,一旦有品行不端的传闻,就算是才学过人,也再难以取得更高的功名!
秀才们的婚事,也是非常讲究的,需要“门当户对,八字相合”。
有功名的人,绝对不能娶青楼女子之类的贱籍为妻,就是娶做小妾,生下的儿子,也是没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的,这对家门的清誉和子女的前途影响巨大。
所以,那些才华横溢的书生,虽然也去青楼寻欢作乐,面对那些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貌女子,逢场作戏是有的,但要他们把那些青楼女子娶回家,那是非常罕见的!
并不是只要是读书人就可以游学的,获得秀才以上功名的书生,才能申请外出游学,官府还要给办理相关手续,以证明游学者的身份。
当地的一些大户人家,对游学书生非常乐意接待,他们巴不得多结交几个读书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