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赶快来体验!!!
有明一代,地域之争,可谓是贯穿整个朝代,到了中后期,愈演愈烈,这一点无论是文化人还是军队,都是如此。
甚至于,不只是南北之分,相邻的省,也是争斗不已,党争便是最明显的记忆。
即便在朝鲜战场上,也能看到地域之争的深厚的影响力。
正是明廷之中,首辅赵志皋和次辅张位的权利角逐,主战派和主和派的政治斗争,南兵和北兵的争斗,三方结合,这才促使了杨镐被弹劾的事情,大到明廷要立即换了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的程度。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无法忽视的原因,那就是万历皇帝对于功勋卓著的杨镐和次辅张位的猜忌,这也是朝鲜国王连续为杨镐发陈情疏,万历皇帝都不采纳见证所有事情的当事国的建议,一意孤行的原因。
为了救杨镐,朝鲜宣祖国王在陈情疏中,表达他那种吃惊的心情时说:“距始而疑,中简讶,终乃大骇,且惋且闷,如横舟巨海震风骇浪之中,篱师忽去,憋然以待死亡之无时也。”
对于杨镐被弹劾,朝鲜上下实在是意想不到。
他们对于杨镐到汉城以后的战功,深表称颂:稷山大捷,解汉城之围;蔚山之战,虽未收得全功,但也大大地打击了日军的气焰。
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深知杨镐熟知朝鲜事务,对于朝鲜战事,尽心尽力。
而现在,正是杨镐部署全面抗倭战争,将收复失地,赶走倭寇之际,却受到明廷弹勃,并被撤职归国,确实出乎意外。
《陈情疏》中,朝鲜宣祖对杨锦称颂备至,其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