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51章 薛府没落 (4 / 5)

还不赶快来体验!!!

        北平建成,朱棣迁都,改北平为北京,并以建都之绩,合靖难战功,封薛禄为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阳武侯,世禄一千一百石。

        之后,朱棣病逝,明仁宗朱高炽继位,又命薛禄掌管左军都督府,加封太子太保,并赐铁券。

        由此,阳武侯薛家,作为仅次于英国公张家的靖难功勋,世代都极受大明皇帝重用,掌管京营。

        这样的家世,按理来说除非有大罪,否则不该和普通的勋贵一样没落,可薛家,却因为断了嫡系传承,家族旁支争产,而差点断了世袭的爵位。

        说来,其实现任第七代的阳武侯薛钲,并非是薛家嫡系子孙。

        那时,薛家传到第五代阳武侯薛翰时,因薛翰无子,阳武侯嫡系一脉人丁单薄,也无其他子嗣,就此断绝。

        而阳武侯薛家,作为世袭的靖难勋贵,大明朝廷自然不能令其断绝,便准备从薛家的旁支子孙里,选取合适人选,过继嫡系一脉,继承阳武侯的爵位,使阳武侯一脉不至断绝。

        可也正是这原因,导致了阳武侯府的衰败,毕竟,朝廷选人是需要时间的,而阳武侯薛家虽然嫡系一脉人丁不兴盛,但旁支人丁却不少。

        现在,能继承阳武侯爵位的就一个人,正所谓狼多肉少,这些薛家旁系,为了自身利益当然毫不相让,自相内耗。

        他们有的豪赌,拿了自己的旁支家产,上下打点朝廷官员,只为获取爵位;有的明知获得爵位希望不大,便动了没人管控的嫡系家产的主意,把原本薛家嫡系交给他们的土地财产变卖,并且不承认那是薛家嫡系的……诸如此般,薛家旁支子弟,利用薛家嫡系无人的机会,各种内耗相斗,这一闹就是好几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