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赶快来体验!!!
这时候兴元府的数十名小校,立在仓城城墙外搭设的高台上,对着人头攒动的台下说了件事。
这事其实很简单,那就是马上方渠城的“军市”,高大尹有话,不再如宁州彭原这样是自由开放的:想要继续大宗购入新捕虏的羌奴,必须得有高大尹军府盖印的“货引”方可。
这货引,便是凭证,进入方渠城市集的凭证!
“货引要几许钱?”不知道是谁率先如狼嗥般,在台下人群某个角落里喊着问出来,接着潮水般的应和声响起,都在关心获得这货引的代价是什么。
于是当先的一名军校举手,台下顿时鸦雀无声,他告诉众人,只要商贾和牙人能想办法,把兴元和凤翔军资库里囤积的粮食、棉布、丝绢输送到方渠城的前线来供军,我们就按照路程不同、运量的差别,给予不同数额买羌奴数量的货引。
很快,整个关中、西北、兴元都出现了以下场面,各处军仓里的粮食被商贾们雇佣犊车载运,并雇人牵挽,沿着各条驿路,都往庆州的方渠城而去。
方渠城四周唐军的营砦处,车队是络绎不绝,待到军校们将商队运来的粮食、布帛清点完毕后,就将兑换好的货引挨个颁发给他们。
这下节省了大批的脚力钱。
脚力钱是用什么换的?
当然是被困在方渠内的这数万党项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