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赶快来体验!!!
高岳和韦皋肩并肩,郑絪随在其后,南诏的“客人”段进仪更在后面,幕府当中的文士、僚佐,还有蜀都城的诸位倡优,踏着长长的蹬道,登上了江水的东岸山麓之凌云寺。
其时春寒料峭,流云抚峰,凌云寺四周九山连绵竞秀,众人皆为国家一时的俊杰人物,蔚为大观,又在寺内登上足可远望的天宁阁,只见自山而下,龙游镇恰好处在三江水的会合处,青衣江、大渡水波涛竞涌,闯入着自蜀都城而来的岷水,对面三峨群山挺拔秀丽,宛然如画,三江水直扫山崖,发出震耳欲聋的咆哮声,舟楫在下,就像激流当中的枯叶般,苦苦颠簸着,看之令人目眩。
“大弥勒,大弥勒!”天宁阁勾栏后,一群衣装锦绣的倡优惊呼着,纷纷用手指着阁下,那紧贴着两侧峭壁,端坐巍峨的大佛像。
高岳背着手,也望着这著名的大佛像。
他以前看到过完工的大佛,但现在却看到的是未有完工的大佛。
个中的神奇矛盾,也让他自己哭笑不得。
大佛乃是开元年间僧人海通凿山崖始建,但直到海通圆寂,这宏大的工程也没有完成,其后兵荒马乱,严武、崔宁、张延赏镇蜀时,始终未能将其毕功——现在是韦皋,从自己节度使的杂给钱里捐出五百万来,发愿要将此大佛建成。
自天宁阁望去,此大佛高三百六十尺,头围就有十丈,而佛眼各有两丈宽,其四周的木作棚架有十三层,其上附满了工匠,不断鎏山塑像,现在的重点,是用木头打造大佛的双耳——因大佛的耳垂巨大,用石头的话很难保持平衡,佛足在山崖之地,前面数丈便是可怕湍急的江流,俗称“佛足滩”,乃是至凶险的地带,舟船如果遭难,那么临时抱佛足也是无济于事的。
“寺出飞鸟外。”此情此景,高岳不由得摇动飞白扇,喟叹道。
“下看三江流。”旁边的郑絪不由自主地接上了这首岑参的诗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