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赶快来体验!!!
这样取得的成果是巨大的,相当于直接把首都最先进的技术代入了这个偏远村落,使大溪乡在全省数不清的乡镇中脱颖而出,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乡。大溪乡家家户户能吃饱穿暖,好些人家还添了自行车、缝纫机,所有的孩子全送去读书,外乡的人都愿意和他们乡的人结婚,宋容萱真的实现了当初的理想,让全村人一起好起来了。
省里让宋乡长和宋容萱到省会开会,郑重给予嘉奖表扬。宋容萱趁这个机会,结识了省会、市里、镇上的妇联主任,从她们那里了解到各种各样的求助女性和各种各样的无奈结局。
她同省里宣传部及各个杂志社、报社联系,希望能通过写文章的方式,将众多女性的不同经历分享出去,没想到全都遭遇了拒绝。因为从没有人做过这样的事,他们也不确定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再加上社会上本就有很多需要反馈的现象,他们并不愿意轻易碰触这个话题。
宋容萱有些疑惑他们合作什么,就听一个人过来着急道:“梁所长,不好意思久等了,我半路车掉链子了,所以……”
容萱适时地给她出了个主意,“你匿名再寄一份稿到这家报社,大力抨击拆人一桩婚的事,言辞越激烈越好。事件引发热议,才能得到最大的关注。”
宋容萱说完问道:“以前好像没见过你,你是新来的?听你的口音是京市人吧?”
回去后,宋容萱就开始走访各个家庭,听女性诉说自己半辈子的经历,结婚的、没结婚的、丧偶的、幸福的、悲惨的,她都会记录下来,就从大溪村开始,记录得非常详细。外地的她也常常抽时间过去,因为害怕遗忘,她还买了一台照相机,每次采访都把对方和对方家庭的环境拍下来,贴在详细的记录旁。
宋容萱知道会有这样的可能,但她一点都不怕,“我救一百次,只要有一个人真的得救,那她的人生就能完全改变,所以不管遇到什么事,我都会坚持下去。”
“解救?”警官停顿了下,又问,“那如果事后这个儿媳妇反口,还要和他们继续过,倒打一耙怎么办?”
虽然信上没有署名,但因为就是乡里的事,宋容萱第一时间就猜到了是哪一家。当初容萱去付家的时候还提过,有一户婆婆挑三挑四,好些年也没能给儿子娶上媳妇,弄得自己天天洗衣服做饭什么都要干,累个半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