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章钱粮之忧 (8 / 9)

还不赶快来体验!!!

        赵舒思虑着,抬头道:“欠税正在敲山震虎,瞒税之事,在于刷新吏治,唯独粮长之制,理应改变。”

        所谓的粮长,就是被迫义务劳动的地方乡贤。

        明初,朱元璋深恨地方胥吏乱征税,就按照征粮的额度,千石左右,就设立一粮长,让他们义务征粮。

        既节省了开支,又杜绝了腐败,可谓是一举两得。

        后来,不交税的人多了,交税的少了,但是税额不变,还得亲自运粮,粮长就成了破家的买卖。

        而且,后来朝廷还把粮长职权给拆分了,有“催办粮长”、“兑收粮长”和“长运粮长”,由一人包揽,变成数人乃至数十人分工。

        权力小了,海赔钱,自然就没人愿意。

        “可没了粮长,赋税又怎么征运?”

        阎崇信小心地问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