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赶快来体验!!!
若是有了鄱阳郡这个江南据点,我大魏精兵就可源源不断地渡江南下,到那时我大魏可从容选择东取江东还是西攻荆州,此不世功业之基,还望陛下察之。”
曹叡微微点了点头,正欲说话,又见尚书令陈矫出班奏道:“陛下,华太尉说的有理,正所谓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周鲂既然有心归降,我朝当倾力接纳,不该无端怀疑东吴士人投效的诚意。
且这些年东吴众官归降我朝者不说多但也不算少,前两年的韩综就是现成的例子,足见孙权不得江南人心久矣,依大司马抄送的周鲂书信所言,此人归顺也在情理之中啊。”
又见一位重臣出言支持发兵,曹叡终于下定决心,朗声说道:“朕意已决,允大司马所请,发兵南下接应周鲂。”
“臣等遵旨。”群臣躬身应道。
蒋济虽仍持反对意见,但见大多数人支持出兵,而他自己又无过硬的理由,只好轻轻地叹了口气,跟随众人躬身领命。
既然决定了出兵,下面就该商议进兵的方略了,此刻魏国朝堂上若论何人精通军计,当首推侍中刘晔。
刘晔似乎也自觉当仁不让,于是第一个出班奏道:“陛下,大司马麾下虽有兵马十余万,但只扬州一路未免有独木难支之嫌,且一路大军,孙权应对起来也较为容易。故臣以为当以三路大军南下,以雷霆之势压向东吴。
若战况大利,则趁势一举灭吴,若战况中利,则寻机大破吴军,若战况小利,则接应周鲂收取郡县,若战况不利,我军亦能立于不败之地。”
“三路大军,是哪三路?”曹叡兴致勃勃地问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