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赶快来体验!!!
若是苏先生的话,姜杨又何苦等到现在?这些年姜杨家的日子可算不上好过。
但还有人不Si心,继续追问道:“我听说你家侄nV和侄儿最近总去苏先生那,学什麽数数、还认了不少字呢,苏先生可是松口肯收学生了?”
不能学医,和苏先生读书识字岂不是更好?
姜杨知道他们的想法,岂能透露?
“那是我家大嫂教的,她最近身子好了些,就教家里的孩子认几个字、学学数数,免得以後出门买个东西都算不清账。”姜杨笑道:“我和苗娘也跟着学呢,三字经都会背大半了。”
众人纷纷羡慕姜松好命,娶了个又漂亮又识字的媳妇,还懂药材,能帮家里挣钱。全然忘记之前唏嘘姜松倒霉,娶了个病秧子的那些话。
“诶,那不如让你大嫂在村里办个学堂?也好让村里的孩子都沾沾光?”
此话一出,在场的不少人心中一动,纷纷看向姜杨。
说是办学堂,但谁都知道,谁也不会像镇上的学堂一样,正经交束修让孩子去识字?最多是送些J蛋、青菜的,到头来不过是吃力不讨好的事。
姜杨心中不快,脸上却没显露出来,只是笑道:“我大嫂身T不好,又要C持家里,又要刺绣赚钱,哪敢再让她劳累?就是我们自己家的孩子,每天也只是学上半个时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