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赶快来体验!!!
那些直接在北伐中阵亡的就不说了,哪怕是是依然手握大权的人员,也受到了整个文官阵营的集体攻击。
当年永和帝之所以选择放弃太子义忠亲王,其实不光是为了“退位不退权”,也有朝堂方面的考虑,更是为了自家江山稳固。
义忠亲王从小被作为太子培养,也是从小就以继承前几代帝王理念为己任,依靠的根基就是勋贵势力。
他要是真的上位,毫无疑问会继续北伐,坚持依靠军方军队勋贵的理念,永和帝已经意识到,这很难行得通了。
不是说真的实力不行、扫不平边患,而是长期以来的文官势力崛起,让他们与军方争权争资源日趋加剧。
要是勋贵还像原本一样强势且有力,永和帝自然不会放弃他们;可偏偏勋贵自己败落的太厉害,普遍性的后继乏人,这就没法办了。
别的不说,就说永和帝北伐后金残余势力失败,真以为就光是战斗力不足的问题?
多次中伏,敌人全都是在大顺军的必经之路上预先埋伏;多次补给延迟,偏偏信息就到了后金那里,人家“正好”趁机进攻。
真有这么巧?
呵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