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赶快来体验!!!
李素和卢植让手下士兵大声呐喊,花了好久终于把袁绍他们的人劝住了,何太后还亲自出声喊了几句让温德殿的人开门,南宫最后一进大殿也算是无血开门。
何太后只是事急从权选了几个有职事的、平时跟十常侍有勾结的宦官杀了,其他小宦官全部赦免。还明确表示将来收复北宫之后,北宫里的宦官也是如此:只杀十常侍和他们手下有管理职务的宦官。
如此一来,只有南宫六进中前五进的宦官是真的全部杀光的,第六进和北宫能活下来一大半,将来何太后也不用招人了。
袁绍还是一副气咻咻没出气的样子,曹操在旁连连劝他消气,心中暗赞:“这李伯雅竟与我不谋暗合。我当初说但诛首恶、付一狱吏足矣,若欲尽屠,必然泄露,了此事必败!
可惜本初与大将军皆不听我言,我也无能阻止。这李伯雅不但所见与我略同,还能在惶急之时想到补救之法,少杀无辜、安定朝廷,吾不如也!”
而且,曹操不愧是此刻宫中所有人里,除了李素之外智商第二高的,以他的阴沉细心,很快想到了另一种可怕的可能性:
“不好!今日十常侍虽能尽诛,但太后身边将来还要从年轻无职事的宦官中再提拔黄门、常侍、长秋,这些提拔上来的人,纵然一时不懂外朝事务,没有学识计谋,但假以时日十年八年之后,岂不是要成长起来?
到时候,这批新成长的有职权宦官,定然因为本初当年要杀尽他们,而视本初为仇寇。而对于从本初刀下救下他们性命的李素,定然会视为再造恩人。恐怕数年之后,太后与少主在内廷就只能听到称颂李素功德之言,左右再无一人说李素坏话!
此计好生歹毒啊,若让李素留在朝中为官,就凭这份人脉、内外两朝美誉,恐怕不到三十岁就能位列三公了!”
天地良心,在这一点上,曹操的思维反应其实已经比李素都更快了,李素根本没想到这一层,也不在乎收获一批腌人的感恩。论京官的政治敏感度这个细分领域,曹操还是比李素强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