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赶快来体验!!!
帽子和头花的配饰业务,主要走的还是大宗批发路线,以各大展会和全国各地的批发集散地为渠道。她们在经过这几年的经营后,已经有了一些固定的大批发商和品牌商的客户,因此这一块的金额虽然已经比不上服装,但贡献依然很稳定,并且每年也都在增长。但她觉得,这一块其实还有潜力可以挖。值得一提的是,锦玉公司这一块最早的业务当时一直被人模仿,因为好入门,倒是带动了他们县的配饰产业的发展。现在整个县里做头花配饰的厂家已经有了十几家,大大小小。这其实对她们来说,也是个好消息,如果可以形成有名气的产业带,那都不用走出去,会直接吸引客商们过来,把蛋糕做得更大。
最后一块就是代工。这是她们通过第一位客人,加拿大的乔伊拓展出来的这一块业务,代工的利润虽然薄,但这几年的金额和数量越来越大。毕竟几乎全世界的外资们都在盯着国内的廉价劳动力和高效的生产能力,全球几乎一大半的纺织业生产订单都慢慢的转移到了国内。锦玉公司曾经试过一个款接单几十万件。总的算下来,利润也很惊人,所以这一块也是要紧紧抓住的。
就这样不知不觉,锦玉公司竟然发展成了拥有几千员工的公司,不仅是在县里和市里赫赫有名,就算是拿到省里也是排得上号的。
但随着公司越来越发展,她和严如玉都感觉到了掣肘——柳市太小了!而且离港口的确是有些远。
当一个订单只有几千件的时候,运费尚且不算一个问题。但是但数量变成几十万件的时候,运费甚至是运输本身都成了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代工厂都位于沿海地区的原因。
而且沿海地区的一些免税政策和优惠政策的确也比柳市要更加有利于企业发展。这并不是说柳市不愿意给她们优惠政策,而是沿海的经济特区本身就有着更大的权限来运作。这一点是大势,柳市市政府也是有苦说不出。
所以宋锦和严如玉辗转难眠的思考了大半年,最终还是决定要在沿海的莞城再建一座工厂,并且把需要接触和吸收更多外界资讯的设计中心也搬到南方沿海来——是的,原本只有安晨一位员工的可怜兮兮的设计部,已经升格成为了设计中心,目前已经有十几个员工,总算是像模像样了。
当然,在莞城建新厂,并不代表着她们会放弃柳市的旧厂。
宋锦打算一分为二,出口的代工业务以及一部分锦玉服饰的生产会放在莞城的新厂,而锦玉服饰的另一部分生产以及配饰业务依然会放在柳市。
沿海辐射整个国外和南方地区,而柳市则辐射整个中部以及华东华北地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