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赶快来体验!!!
在黄河以南的战斗和在黄河以北时大不相同。从崇祯三年开始,河南连续四年大旱,米价已经涨到了一斗五钱,再加上明朝为了筹措河北军费而实行的暴敛横征,中原大地流亡遍野,饿殍载道。
本地百姓自发揭竿而起者不计其数,和陕北的各路反王相比,这些人才是纯粹的农民军。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对打仗简直可以说一窍不通。
联军杀入河南之后,这些人迅速成为了联军的兵源,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就有上万人投入军中。可是,这也意味着粮食供给压力的增大。
由于河南的饥荒和逃荒太过严重,连很多富农、小地主都无法生存,存粮大部分都掌握在大的豪绅或者土寨豪强手中。河南有很多的土寨,其首领也往往是草莽出身,有的行事仗义,赈济灾民,有的在强大起来之后,所作所为与一般的官绅也无甚二致。
所以,联军要打粮,就只能对这些人下手,而且往往抢到的粮食还不多,这就使得他们难以停下休整,不得不一直保持运动,到各地去打土豪。
而这些新入伙的饥民由于缺乏训练,营养不足,又会拖慢行军速度。这样看来,招饥民为兵似乎是累赘,但是现在联军比质量还是难以和玄默手下的河南营兵较量,不靠数量来弥补就更打不过了。
士兵们也愿意多接纳饥民,尤其是因为饥民中有不少失去父母、丈夫的年轻女性,急需找人依靠才能求生,很多士兵都趁机娶上了老婆,可队伍也因此变得越来越臃肿了。
当行军至太康县境内时,王瑾决定,不能再走了,再走就会在运动中被玄默追上,到那时势必全军崩溃。
其实现在选择逃跑,也不一定就跑不掉,农民军的行军速度还是很快的。但想甩开在玄默严令下加速进兵的官军,就必须轻装,抛弃笨重物资,甚至抛弃新收编的饥民,王瑾可不打算这么干。
联军现在有七万之众,但是里面混杂了大量的老弱妇孺。趁着官军还有几天才到,王瑾下令各营重新整编,男女分营,准备应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