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赶快来体验!!!
“思颖姐这部片子,节奏是真的紧凑!”白君文偷偷的感慨:“本来样片就很好看了,可是经过后期剪辑和音乐烘托之后,这感染力简直爆棚!我一个明明知道剧情的人,还亲自操刀了配乐,结果看起电影来还是觉得好爽!
剧情进展到这里,如果要完追求接下来的合理性,其实是有些尴尬的。因为在那个时代,吃饭真的比弹琴重要,这一点无可辩驳,然而别忘了,有个东西叫“套路”。
各种小说和商业大片里提供了太多可选择的套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当年霍元甲是怎么干的?找鬼子打擂台啊!
后来陈真是怎么干的?去rb道馆踢馆啊!
再后来叶问是怎么干的?继续跟欧洲人打擂台啊!
你看,是不是很容易就把事情上升到了国家民族的高度?
于是,国际肖邦钢琴大赛就在男主二十一岁的那一年,在中国开放了选拔赛——这不符合实际情况,但是李思颖不在乎,她是很豁得出去的人,为了电影的爽度,她觉得这些都不是问题。
于是靶子被很容易的立起来了:一个才华横溢天赋卓绝的西洋人出现了,这个人并不坏,不歧视中国人,相反,他很善良,并且给予了主角很多帮助,同时他惊叹于主角的才华,邀请主角跟他一起去参加中国区的选拔。
“你们中国四万万人,却没有几个懂得高雅的钢琴艺术,你知道吗,你们的国家,被我的许多同胞轻蔑的称为艺术荒漠,你就不想要为你的国家证明一些东西吗?”西洋人的这段台词,很巧妙的勾引起了观众们的爱国情结,也悄然无声的给主角的行为赋予了政治正确和意识形态正确。
最后他还小小的勾搭了一下观众们的好胜心:“阿雷,你就不想在万众瞩目场合下跟我好好的笔试一场吗……你不来的话,你们中国区最终的选拔选手,就将是我这个西洋人——除了你之外,我不认为还有谁能够阻止我。”
这种高手之间惺惺相惜的感觉很容易提升作品的格调,而在这时候,白君文还做了一件相当相当奢侈的事情,他直接把《水中的阿芙罗狄》和《暴风雨-d大调奏鸣曲》贡献给了这部片子,让西洋人和主角来了一波经典的“斗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