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七十四章 柯蒂斯音乐学院 (3 / 5)

还不赶快来体验!!!

        当初白君文初遇谭晓雅时,已经在莫扎特的指导下有了一些质的飞跃,然而即便如此,他仅靠扎实的基本功和还算不错的技巧其实是不足以真正吸引谭晓雅的。只不过在培训机构那种针对外行的地方,他的确有一点鹤立鸡群的意味,而绝大多数的功劳,其实来自于《巴赫》第一首。

        随后白君文在莫扎特的影响下不断进步,不断修正自身各种各样的问题,必须承认,莫扎特是绝对意义上的天才,他哪怕年纪还小,说不出多少高深而系统的理论体系,但是他依靠乐感、依靠直觉,依然能够极大的帮助到白君文。

        然而这是不够的,除了直觉、乐感、天赋这些天才们独特的因素之外,白君文更加需要的,其实是严密、完备而高度相当的理论指导。这种指导,他在母校得不到,因为杨秋老师和他其他的导师们本身就没达到这样的高度,而现在的秦明,却是音乐领域里真正的大师,他看待白君文的演奏,并不会去细究那里面的细枝末节,而是从一个高屋建瓴的高度来看待白君文的总体演奏水平。

        这就像是爬山,白君文和他以前的导师们都没有上过山顶,他们抬头,不知道山有多高,也不知道上山究竟有几条路,于是他们只能沿着脚下的路闷头攀登,无参考。

        而秦明从山顶往下看,他能清楚的看到白君文正在山腰的哪一段,更知道在白君文前方的风景是怎样的,地形是怎么样的,哪里有弯道,哪里有捷径。他虽然主研乐理而非演奏,但是到了他的境界自然一通百通,信手指点一下白君文并没有什么难度。

        白君文的生活很充实,秦明给博士生们讲课的时候他也会跟着旁听,而不上课的时候他几乎完沉浸在钢琴的世界里,他的技巧越发成熟,领悟越发深刻,进步的速度让那些博士生们啧啧称赞,只有秦明本人表示很正常:一个能写出《巴赫》四十八首的乐理天才,本身在钢琴演奏上的境界就是不匹配的,他以前只是缺乏关键性的指导,没能勘破那一层纸,而如今他捅破这层纸,水平突飞猛进简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几天之后,秦明收到了来自美国的电子邮件。

        邮件写得异常简单,甚至于有些潦草,因为里面出现了几处非常明显的拼写错误和语法错误,这对于一向以贵族身份自诩的施耐德先生而言其实是很不寻常的。

        “亲爱的师弟,我忙了好一阵子,所以现在才看到邮件。你发给我的这些曲子一定还有后续对不对?请务必要立刻、马上、部发给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