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赶快来体验!!!
鄱阳郡毗邻鄱阳湖,于是有了如此称谓。
鄱阳郡整体来说还算富庶,虽然比不得苏杭二州,但因为紧挨着鄱阳湖,每年靠着卖鱼的生意百姓过的还算不错,但这仅仅针对贩鱼的商贾和平常百姓,渔民的生活过的却是一个凄苦。
范季已经任了二十余年的鄱阳郡郡守,起初刚到任之时还算是励精图治,但好景不长,架不住各路人马的金银财宝,一年之间便成了贪官污吏。
起先还有所收敛,只是做些偷税漏税的走私勾当,后来变本加厉的开始搜刮民脂民膏,先是明文规定渔民每月的捕鱼期限,后来更是加了一条“贩鱼税”!所谓“贩鱼税”,便是贩鱼的商贾每贩卖一斤的鱼就必须交纳一定的银两,虽说明面上是定给商贾的税收,但实际上贩鱼的商贾早就和这位郡守打通了关系,税钱说到底还是渔民来交,本来就被限制了收成的渔民更是叫苦不迭了。
徐凉生便是出生在一个渔民家庭,父母早年打渔翻了船,早早亡故,全靠年迈的爷爷打渔维持生计,虽说是维持生计,其实可以说是苟且偷生了,每天一顿半饱,有时也就喝上两口鱼头汤,也就逢年过节才能清汤寡水的炖上一整条大鱼,平日里打来的鱼都是用来卖的。
徐凉生的爷爷虽然从来不向徐凉生诉苦水,生怕自己能识文断字的孙子意气用事,出去做营生贴补家用,但徐凉生一直对贩鱼这个行当有些了解的,至少在卖钱这方面很了解。
正常一条二斤的鱼卖给商贾能有两文钱,但至少得有一半用来交乱七八糟的税钱,什么“贩鱼税”“渔船税”,还剩一文钱,但之后又要面对一些“地痞无赖”的盘剥,一文钱能剩下二三铜板就不错了。
徐凉生的爷爷虽然年迈,捕鱼的本事却是着实不错,但每天虽然能捕上二三十斤的鱼,到手里却不过五六文,鄱阳郡物价又奇贵,一斗米要足足八十文!
再除却修补渔船、渔网,每月的辛苦打渔不过能买上一斗米,一包盐和几十片菜叶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